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头雁工程”助推乡村振兴 

2024-06-12 来源:《学习时报》2024年06月03日A8版:特别专题 作者: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委组织部 字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突出问题导向,立足解决农村带头人队伍管理机制不适应改革发展新要求的现实问题,探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分类育强,锻造活力型、产业型、治理型“头雁”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聚焦事业后继有人,探索“青支书”活力型带头人队伍建设

为解决农村基层人才缺乏、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等问题,紧盯青年成长规律,组建“90青雁”成长团,构建青年人才→青年党员→青年干部的“三青”链式培养。一是青年人才集聚赋能。坚持五湖四海,加强源头储备,采取发动自荐、精准摸排、回引返乡、遴选考录“四种方式”,建立800名优秀青年人才储备库。实行团队磨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政治历练“四场淬炼”,让青年人才练就过硬本领,扎根基层、创业有为。二是青年党员培元提质。坚持政治优先,将在青年人才试炼中表现优秀的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选派综合表现优秀的任职“成才岗”重点培养。实行发展党员计划单列,在返乡大学生、青年人才中发展党员93名,有效提升乡村活力。三是青年干部精选严管。把政治坚定、担当作为、群众满意的优秀青年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建立健全选拔培养、实绩纪实、目标考核、激励监督、优胜劣汰等管理机制。定期开展“青支书”讲坛,组织开展创富有“路”、治理有“法”、典型有“样”实践观摩活动,相互学习、提升本领。加强帮带,组建“1村1镇1单位”党建联盟,每名“青支书”分别由街镇领导班子成员指导、专业化书记帮带、单位结对帮包。根据班子配备需要,2023年以来,共选拔25名青年后备干部担任“青支书”“青委员”。

聚焦强村富民,探索“企支书”产业型带头人队伍建设

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产业发展难问题,选用企业家或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才担任农村党组织书记,用企支书的市场经验带动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共富进程。一是抓好“增量”补充。出台企支书队伍建设十条措施,建立罗庄籍(在外)企业家人才库,从企业家、企业管理人才中选配村支书。以“稳就业、强基础、富家乡”主题活动为契机,创新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用乡情回引乡贤,一大批在外企业家、致富能手等优秀本土人才回归家乡、助力振兴。全区“企支书”已达85人,占比达到30%。罗庄街道朱张桥西北村,以前是落后村,回引“企支书”后,村集体开办强村共富公司,利用“企支书”多年食品产业工作经验,招引食品科技公司,建设高新科技产业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0余万元。二是抓好“存量”提升。实施“党建搭台、基地引领、实体运营、企支书负责”发展模式,为“企支书”致富带富提供实践场所和交流平台。推行“党支部+经济实体+农户”模式,实现每个片区至少有1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共富产业园等经济实体,每个经济实体由1名“企支书”担任负责人,累计创办经济实体62个,吸纳千余群众进入产业链条,做到“培养一人、带动一批、示范一片、致富一方”。三是抓好“变量”导向。搭建“企支书双创”平台,推行“企支书服务卡”,设立绿色服务通道,开展政策咨询1000余次,办理项目申报等手续53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消除“企支书”创业后顾之忧,有效实现企业家回乡、智力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

聚焦治理有方,探索“兵支书”治理型带头人队伍建设

为解决基层干部组织力、号召力、执行力较弱和基层治理薄弱等问题,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年富力强的“兵支书”“兵委员”队伍。“兵支书”经受过部队培养锻炼,执行力、战斗力强,能够站稳脚跟、打开局面,赢得党委政府信任和群众支持认可,一批积累多年的信访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解决。一是精准选村。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整瘫治乱,对宗族派性突出、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等无合适人选的村庄,研判提出名单,区委组织部审核把关,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通过“两上两下”程序,确定了重点治理村27个,占总数的9%。二是精准选人。严格落实“从好人中选能人”和“凡进必审”要求,“关口”前移,全面摸排全区退役军人情况,做好建档立卡、全程跟踪,随时掌握思想动态。建立排查、推荐、培养、挂职、使用等五项机制,推动“兵支书”“兵委员”培养工作的制度化。充分发挥“党员+退役军人”双重身份作用,推荐优秀退役军人党员担任基层“兵支书”、“兵委员”、党建指导员、联络员,全力培育基层组织带头人。目前,全区村级后备人才库中退役军人213人,占比11%。褚墩镇一村“兵支书”探索推行“村级事务阳光票决制”,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由“举手表决”为“民主票决”,让村民形成了办事民主的作风和依法办事的习惯。三是精准选配。综合考虑村情实际和选配人员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和优势特长,坚持因村定人、人村相适,硬人治乱、能人治穷,确保把合适的人选配到合适的村。褚墩镇碑住二村多年来私占强占集体土地问题突出,90后“兵支书”以“三资”清理破局,带领村两委成员成立“三资”清理领导小组,宣传政策、沟通交流,通过约谈、协商、发律师函等方式收回集体土地70余亩,有力带动了村庄发展。

罗庄区聚焦实施“头雁工程”,着力完善村党组织书记“选育管用”全流程全周期管理服务机制,实施村干部领航乡村振兴素质提升行动,持续加强村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和管理监督,着力选优配强乡村振兴“头雁”队伍,推动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真抓实干、奋发有为。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