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2023-09-27 来源:中国领导网 作者:2022年 第5期 字号:

◎ 本刊编辑部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政治问题。执政党的作风问题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狠抓从严治党,持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八项规定精神,大力整治“四风”,取得明显成效。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顽疾”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和彻底根治。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察觉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也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鉴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顽固性和反复性,严重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破坏党的形象,严重损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必须以常抓的韧劲、严抓的狠劲,打一场实打实、硬碰硬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一、吸取历史经验,正视现实问题,认清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大意义

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同时期都有一定程度的表现,都会损害党的形象、危害党的事业。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党执政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年代,我们党始终坚持不懈地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斗争。

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指出:“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193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中指出,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同志更是多次强调要坚决同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1956年9月,党的八大明确要求克服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工作上的官僚主义和组织上的宗派主义。1957年提出“整顿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将整顿官僚主义放在第一位。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大课题提到全党面前。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历史现象,……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他列举了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和危害,并对官僚主义的“病根”作了科学分析。此后,中共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要从制度入手反对官僚主义和特殊化的要求,正式颁布《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重要文件,1988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还制定《党员领导干部犯严重官僚主义失职错误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具体规定了党员领导干部犯严重官僚主义失职错误,应受到的党的纪律处分,为整顿党风提供了全面的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要求把党的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中央专门制定《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等文件,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的十九大后,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整治“四风”中尚没有真正压下去,仍然是侵蚀党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底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自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19年1月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并深刻指出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来破解。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推动下,党中央连续出台《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和《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等文件。中央纪委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发出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宣战的强烈信号。新冠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多个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为此,中央专门成立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全面推进中央层面整治工作。

二、看清表现和危害,明确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靶向目标

形式主义是一种只看事物表象忽视事物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强调形式的独立性,甚至把形式绝对化,违背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科学原理。官僚主义是一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特征是高高在上,贪图享乐,热衷于摆官架子、做官样文章,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负责任、不求担当。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犹如孪生兄弟如影随形,共生共长。表现在领导干部身上,官僚主义是形式主义主要根源,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典型表现。有官僚主义必有形式主义。反之,有形式主义必有官僚主义。官僚主义靠形式主义装饰门面,形式主义靠官僚主义赖以生存。形式主义者必定是官僚主义者。官僚主义存在一日,形式主义就盛行一时。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必须抓住要害,双管齐下。

1963年5月29日,周恩来总理在党中央、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针对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专门讲反对官僚主义的问题,列举了官僚主义二十种表现,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中纪委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把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集中归纳为4个方面12个突出问题。所有这些都表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广泛,危害严重。从领导科学的角度来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极大地误导、干扰、阻碍各级领导干部对各个领域实施科学领导,必须揭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面具,看清它危害党、危害人民、危害干部队伍建设的真面目。

(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妨碍科学决策

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领导干部,思维方式固化,认识能力弱化,决策能力低下。尤其是不深入基层调研,不向群众问计问策,工作无计划,战略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决策不按程序,不经科学论证,严重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

调查研究,发通知,打招呼,讲排场,层层陪同,拍照留痕;或游山玩水,走马观花,既不用脑,也不动手;或弄虚作假,编造假经验、假典型、假数据,瞒报谎报情况,隐藏遮掩问题;或刻意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杜撰调查研究成果;或好高骛远,以偏概全,分析问题无的放矢,意见建议不切实际,调研成果无法应用。

做决策,不讲问题导向,不讲民意导向,不讲结果导向。不到基层了解情况,解剖问题,不向群众讨教,耻于下问;不重视专家建议,听不进不同看法,全凭主观意志拍脑袋;不考虑决策依据是否准确,问题关键是否抓准,应对措施是否可行,大包大揽拍板;问题不清楚,情况不明白,随口做判断,胡乱下命令,甚至违反程序,朝令夕改。这样作出决策,发号施令,必将误党误国,劳民伤财。

(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妨碍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

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领导干部,抓落实思路僵化,方法简单,执行力差,效能低下。不是在吃透精神、吃透下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贯彻执行,而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报告回应报告,停留于形式主义老套路。

有的应景作秀、应付交差。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只当“二传手”,或者只传达不研究,只学习不落实,只表态不行动;或者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该布置的布置了,该交代的交代了,至于具体干什么,怎么干,那是下面的事;干好了自己英明有面子,干不好是下面无能与己无关。

有的大张旗鼓,热衷造势。为开会而开会,超计划、超时间、超规模、超预算地开会,同一事项重复开会;文件照抄照转,超篇幅、超范围发文。看上去轰轰烈烈,口号喊得响,调门唱得高,实际上表态多、措施少、落实差,只尚空谈,不求实效,占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

有的强迫命令,“一刀切”。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和群众的觉悟程度去贯彻,而是只凭个人主观愿望,采取粗暴的方式,蛮横专断,甚至违背法律和政策,强迫群众接受他们不认同或尚未明了的事情。如疫情防控中落实工作部署,道路交通一禁了之,乡村社区一封了之,外来人员一拒了之。

有的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说一套做一套,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放到一边。遇到问题绕着走,推诿扯皮、相互“甩锅”;或麻木不仁、敷衍了事、胡乱指挥;或老于世故、巧于应付、精于混事。

说到底,这些都是不作为、乱作为、缺少担当、不负责任的失责渎职行为。

(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损害党对群众的影响力和动员力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毒害领导干部,导致一些人党的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异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人民公仆的观念淡化,缺少党性修养和淡泊名利的胸怀,缺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气度,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甚至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有的唯我独尊,官气熏天。整日沉醉在“权力空间”,走到哪里都要显示“与众不同”,拿出当官的派头,“官”越做越大,脾气越来越坏;还有的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搞特殊、耍特权,享乐之风、奢侈之风越演越烈。

有的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个人主义极度膨胀,个人利益超越一切;为一己之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目无组织纪律;甚至作奸犯科胡作非为,违法乱纪贪污受贿,信奉鬼神搞“封建迷信”,乞求“菩萨保佑”。

最突出的是缺少基层历练,缺少群众感情。对群众的疾苦和痛痒不闻不问,对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无动于衷,对群众的态度简单粗暴、颐指气使,使人望而生畏;对有意见的人士和群众,往往千方百计地压制,乃至不择手段地打击报复,站在群众对立面,构筑群众隔离墙。其结果,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进而削弱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动员力、号召力。

(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削弱干部领导力和工作绩效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侵蚀领导干部思想,阻碍领导能力提升,削弱领导工作绩效,抵消自身的领导力和领导魅力,直接影响领导干部自身形象。

有的缺乏正确的政绩观。急功近利,重显绩不重潜绩,重包装不重实效,片面追求显山露水、华而不实、虚头巴脑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遇事文过饰非,功则归己、过则归人;报喜不报忧,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有的奉行好人主义和“中庸”之道。吹牛拍马,上捧下拉,对上级唯唯诺诺,对同级拉拉扯扯,对下级支支吾吾;面对问题避重就轻、隔靴搔痒,“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把严肃的思想斗争当作音乐伴奏的“思想按摩”,助长歪风邪气、纵容坏人坏事;平时不当先锋,不做尾巴,把“甘居中游”当成做人做事的“秘诀”,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作自我安慰。

有的陷入事务主义和文牍主义。文件“穿靴戴帽”,越来越多,红头变白头;同一事项多部门重复考核,考核内容只重留痕不重实效,考核方法只找问题不找原因、只挑毛病不管整改;表格多得满天飞,给基层造成沉重负担,如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大搞“表格防疫”“图表脱贫”,造成机构空转、资源空耗。

有的懒政怠政,当看官庸官。为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占着位置、握着权力,不想事、不干事;工作畏首畏尾,因循守旧,凡事问上级等指示,不推不动;遇到矛盾装聋作哑,不敢表态、不讲是非,层层请示;“新官不理旧事”,生怕“粘锅”、承担责任;整天浑浑噩噩,糊里糊涂,人云亦云,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务正业、消极应付,效率极低。

凡此种种,对党和国家十分有害,对组织和个人也是非常危险和可怕的。

三、找准病根和源头,抓住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要害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所以屡禁不止,“按下葫芦浮起瓢”,根本原因在于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有的问题树倒根深十分顽固,有的问题改头换面隐形变异。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连根拔起,彻底铲除。

(一)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表现在干部作风上,追根溯源是思想认识出了问题。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时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针见血指出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本质和根源。

首先是主观主义。这是一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从哲学的角度说,主观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感觉、经验、意识、观念或意志等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中国古代心学提出“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西方哲学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主观主义从感觉、经验、愿望和意志出发看问题,必然导致主观与客观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曾经给我们党造成极大的危害。党在早期阶段较长一段时期出现的“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主观主义盛行的结果。同样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一旦主观主义抬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会乘势泛滥,成为“常见病”“多发病”。

其次是功利主义。这是一种来自西方土壤的伦理学说,亦称“功利论”“功用主义”,通常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中国人的功利主义还有着独特的含义,即为着个人谋取功名和私利。如果一事当前,把个人功名富贵置顶,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必然导致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行其道。一些干部做工作不是为群众谋利,让群众满意,而是为了显示政绩,取悦领导,得到赏识。搞形式是制造好看“政绩”、捞取晋升资本最便捷最省事的方式。故而,我们看到有的领导迷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事变成作秀,热切地推动能立马见效的短平快项目,而不愿推进立足长远、功在未来的基础工程。

再次是官本位思想。这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这种思想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衡量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文化和思想意识,深深扎根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受封建残余思想影响,有些领导干部迷恋官位,崇尚权力,官腔官调十足;抱定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大耍权威,败坏党的作风。这是滋生引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思想根源。

(二)催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体制机制根源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积习难改,客观上说,体制机制上存在弊端是个关键原因。分析当前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既有封建时代“官本位”体制下官设机构多、官员选择路径狭窄、权力过于集中、监管机制虚化等残留的问题;也有现行科层体制机制设计不科学、运行不顺畅的问题;还有一些制度体制不适应形势变化,缺乏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相互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没有得到及时修补完善;特别是权力约束和追责机制不健全,监督体制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等,成为催生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温床。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权责不匹配。一方面,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导致职能交叉重叠或出现空白,以致多头管理或无人问津,群众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权责不对等,所赋权力不足以完成担当的责任,导致责任落实不了。尤其在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多压力大。因为权力与责任脱节,常常缺乏相匹配的人力物力财力,下达的任务接不住、干不了,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业绩不佳。

二是干部选任和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选人用人不能充分倾听群众意见,知事识人体系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用人导向存在偏差,造成干部队伍的逆淘汰。有的地方提拔了一些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犯有官僚主义毛病的干部,为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波助澜。有的地方考核评价指标设定重过程不重结果,督查检查、考核评价、惩处问责等机制不够健全,很多干部既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受害者,也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施害者。尤其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形式主义发现难、取证难、定性难,难以精准高效执纪问责。一方面出现上级不敢监督、同级不想监督、群众不易监督、舆论不好监督的情况,让干部心存侥幸;另一方面,造成问责泛化、简单化,给基层带来较大心理负担。

三是容错纠错制度不健全。为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三个区分开来”。即把干部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然而实际工作中落实不够到位,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尚未完全建立,讲真话、办实事的氛围还未形成,一些政策措施不配套,可供借鉴的典型案例较少,容错纠错说得多做得少。这让很多想干事想创业的干部顾虑重重,也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为沉疴痼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方式方法根源

进入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对干部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领导干部如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加之知识储备、能力素质和工作方法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普遍存在“本领恐慌”。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这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乃至泛滥的直接因素。

一是思想理念更新滞后。有的恪守陈旧的治理观念:对新发展理念想不清楚、弄不明白、做不到位;有的眼睛盯着领导、事事以领导和自己为中心;有的惧怕问题、回避问题,把维护表面的和谐稳定,把重形式、走过场、留痕迹当作履职尽责等等,与新时代发展要求差距甚远,以致稳定发展劳而无功,改革创新原地踏步,最终只能以形式主义应付工作。

二是工作走不出老套路。有的同志工作脱不开思维定式,机械依赖传统路径,只懂得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三板斧”,缺乏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创新精神。面对新的矛盾和挑战不知所措,改革找不到突破口,工作找不到抓手。有的饥不择食,慌不择路,要么照搬照抄上级要求,搞“上下一般粗”;要么生搬硬套政策规定,“依葫芦画瓢”;要么干脆绕着问题走“曲线道路”,将“纸上谈兵”当政绩。最省力的就是找形式主义“帮忙”,练不出做功就大练唱功。

三是缺少自我革命的勇气。有的领导同志缺少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更看不到问题对自身的危害性。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司空见惯,甚至把重形式、讲面子看成老传统、老规矩一类的思想文化。还有的缺少“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意识,喊破嗓子多,做出样子少。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把找根源、抓整改的气力用在下级部门和干部身上,谈起别人的问题头头是道,轮到自己则大而化之,别人说不得碰不得。一句话,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没有坚定的决心和敢于碰硬的胆识。这也是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治不好、治不彻底的重要因素。

四、用实招硬招,打一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总体战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治不绝是个顽症痼疾,问题突出反映在党和国家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个复杂的并发症。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场硬仗大仗,也是一场整体战和纵深战,更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必须内外兼修,精准治理,久久为功;必须采取实招硬招狠招,治标治本治彻底;必须动员各地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在全社会形成“围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强大力量,集中整治、专项整治、全面整治、持续整治,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处遁形。

(一)打好攻心战——从思想认识上把住“总开关”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在思想教育上正本清源,打好“攻心战”,管住“总开关”。通过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思想路线、思想作风、思想方法等必修课、重点课的教育,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破除官本位思想和主观主义、功利主义等观念,增强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要强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系列主题教育,唤醒干部宗旨意识,坚定人民立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为人民建功立业的权力观、政绩观,根除“官本位”和功利主义思想。真正搞清楚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严重背离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是横亘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无形之墙。真正搞清楚党的干部是有使命感、责任感的人民公仆,不是背离群众、作威作福的“官老爷”;手中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为人民所用所谋,受人民监督的,不是用来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我们要的政绩是“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是贪图个人名利,刻意显摆、表面光鲜的虚假政绩。

要强化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教育,弘扬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破除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切实弄明白实事求是是指导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强调真抓实干,用实践检验。切实弄明白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切实弄明白领导干部必须一以贯之地弘扬实事求是精神,培养实事求是政治品格;充分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与实事求是精神背道而驰,是领导干部科学领导的“死敌”,而实事求是则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克星”。

要强化政治纪律教育,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来看待,列入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议程。准确把握中央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和每个人的实际,查问题、找根源、抓整改、转作风,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绷紧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根弦,在行动上毫不含糊地构筑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坚固防线。

(二)打好攻坚战——在突出问题治理上抓住“牛鼻子”

针对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工作中突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集中发力,精准施治,务求实效,打好攻坚战。必须在责任落实上动真碰硬,在重点难点上猛药除疴,在源头治理上防患未然。不能“大水漫灌”,不能“一人有病全单位吃药”“生一种病吃一堆药”,更不能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要强化组织领导,聚集整治合力。一要明确领导机构,压实主体责任。党中央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领导机关。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结合实际制定整治工作方案,落实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工作责任。纪检监察机关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专门监督机关,要承担监督责任,加大检查监督、责任追究的力度,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二要健全党委(党组)牵头抓总、部门协调配合、党员干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把话语权、监督权交给人民群众,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形成强大的整治合力。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进行精准化、大众化传播,营造良好氛围,布下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天罗地网”。

要盯紧重点对象。一要从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抓起,把抓住“关键少数”和管住“绝大多数”统一起来,既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普遍性要求,又对主要领导干部提出更高更严的标准,进行更严的管理和监督,督促各级领导身体力行,守住底线。二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瞄准重点领域,抓住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和新动向新表现,找准突破口,有的放矢,“靶向治疗”。以具体问题的解决带动整体工作的推进,使整治效果充分体现到各项工作的成效中。

要聚焦重点问题。横下一条心,狠下大气力,治理过多过滥的文山会海、表格材料、痕迹主义、督查检查考核等顽症痼疾。中央层面带头精文减会,比如今年全国两会精简议程,压缩会期,优化团组讨论,文风会风明显改善;对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实行计划管理,压缩规模、简化流程、加强监督,督查检查活动大幅减少;在报材料填表格等方面带头改进,采取了一些有效举措。各地区各部门应按照中央部署细化落实举措,管住文山会海,只开有益有必要的会议,开短会、管用的会;管住部门重叠、内容重复、没完没了的表格材料;管住“留影式”“卷宗式”等过度留痕的问题;管住重复检查、多头检查,套路化考核、机械化考核的问题。少挑地方“毛病”,多帮地方解决难题,为基层松绑减负。

(三)打好持久战——用深化改革、长效机制插上“门栓子”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猖獗肆虐,干部管理体制和督查检查考核评价机制等积弊之深之久是关键因素。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一阵风”就解决,必须打好持久战。发挥制度和体制机制管长远、管根本的作用,针对体制机制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从深化改革入手,及时制定新制度,完善已有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以制度管人管事,用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解决反弹回潮、死灰复燃的问题。

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继续深化机构改革,制定权力边界清晰、责任具体明确、权责匹配衔接、符合政策规定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避免产生职能交叉、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使各监督主体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科学准确地识别干部,提拔重用埋头苦干、朴实厚道、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的干部,让那些作风浮夸、热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干部失去市场、得到惩处,树立实干有前途、失责必问责的用人导向。健全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同时正确对待被问责和受处分的干部,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健全工作激励机制。注重在艰难险重的基层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总结一批好经验,树立一批好典型,使求真务实的干部受到鼓励、褒奖和重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实事者有舞台。通报曝光一些典型案例,对那些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干部,该调整的调整,该淘汰的淘汰,该惩处的惩处,不让那些做表面文章、劳民伤财的干部占便宜捞好处,针对性地解决干部不愿为、不敢为、不会为、不善为等突出问题。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明确考核评价主体,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优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聚焦重点目标和关键领域考准考实;改革考核方法,因地因事因人而异考显绩考隐绩,阶段考核和日常考察结合,避免泛化简单化;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并与晋升、福利和待遇等利益挂钩,解决考核主体多元、目标责任不清、频次过多过滥、重形式轻结果、基层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把干部从繁琐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生态环境。

健全监督执纪问责制度。针对监督方式不当、执纪畸轻畸重、执纪问责不规范不精准等问题,织密监督网络,调动各类监督主体积极性,推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结合,在监督上不留空当、不留死角;明确监督职责,改进监督方法,推动巡视巡察、明察暗访、专项检查、交叉互查结合,及时发现纠正问题;严肃执纪问责,精准执纪问责,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高压态势,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增强问责工作的实效性。

(四)打好纵深战——用自我革命、转变方式开拓“新路子”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不力,效果不彰,领导干部素质能力跟不上新时代新要求,组织领导和表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个人因素不容忽视。据统计,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被处理的干部中,地厅级占0.2%;县处级占5.1%;乡科级及以下占94.7%。由此表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主要发生在基层。然而,众所周知,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要自上而下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干部要走在前面,从自身查起改起严起,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唱功出色、做功深厚,增强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抵抗力。这就需要打一场铸魂补钙、强筋壮骨的自我革命“前哨战”,同时来一场有破有立的改革创新“纵深战”。

发挥“头雁效应”。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自我监督、接受监督方面作表率;自觉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战,把矛头对准自己,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整改,不做“老好人”“太平官”“两面人”。主动把整治本地区、本行业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当作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与身边的不正之风开展斗争,自上而下整改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不做“甩手掌柜”。

转变治理理念和方式。在理念上要心存敬畏,警钟长鸣,牢记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时”的警示,保持“一时松懈就会反弹”的警戒。从明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害还要“主观故意”为之,转为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恶痛绝,自觉与其告别,并从“不敢”“不能”转为“不想”。在工作方式上手握戒尺,抱定正确的政绩观和高度的责任心,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常态化,断绝大搞面子工程、追求轰动效应、企图引起领导注意、捞取晋升资本的念头,根除不干事、不负责还想邀功请赏的投机行为。从上到下探索科学有效的领导方式,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机制,全方位全过程改进创新工作方法,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找不到藏身之处和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