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内生动力” 

2024-02-19 来源:《学习时报》2024年02月05日A2版:思想理论 作者:刘景芝 靳娇娇 字号:

“动力”原指使机械做功的各种作用力,常常用来比喻推动工作、事业前进和发展的力量,“内生动力”强调这一力量来自事物本身、由内而发。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事物内部,内因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项工作中提出了增强内生动力的明确要求。深入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要求,不断增强奋进新征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2015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保住绿水青山要抓源头,形成内生动力机制。202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只有人人动手、人人尽责,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才能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也需要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无论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还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重塑,都离不开社会各方主体的内在认同和主动参与。

2019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谈到理论学习时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任重事繁,只靠上班时间集中学习是很不够的,必须强化学习自觉,增强学习内生动力,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铢积寸累,日就月将,才能水到渠成、融会贯通。我们要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真学真信真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从根本上解决理论学习走形式装样子、一知半解、学用脱节等问题,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各项工作。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世界上因民族关系不和谐而导致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确立,民族团结的维护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转化为国家繁荣发展的巨大动力。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是新形势新条件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的重大要求,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采取的重大举措。国内大循环是新发展格局的主体,对于形成内生发展动力、掌握发展主动权意义重大。近年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国内大循环还存在不少堵点、卡点、断点。化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难题,既要着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协调配合,又要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深化改革,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等机制,还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的卡点、脆弱点,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项目和政策两手抓,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增强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的内生动力。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目前,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在雄安新区建设中,一方面,要积极构建有效市场,坚持市场化、开放式理念,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制度交易成本低、生活环境优、服务保障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聚力建设有为政府,优化健全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研究出台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更好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环境营造、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人心向往、要素汇聚、合力共建、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