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组织力为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坚强保证 

2023-05-04 来源:中国领导科学 字号:

◎ 本刊编辑部

中国共产党诞生近百年来,领导人民群众创造了无比辉煌的奇迹,展现了独特而强大的领导力。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那么,百年大党的卓越领导力从何而来?无数历史经验和现实生活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组织力是实现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目标的坚强保证,是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力量支撑。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变局,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迫切要求我们党不断提升组织力。这无论是对加强党的建设,解决一些地方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还是对实现我们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什么是党的组织力

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为指导,借鉴组织管理理论中的研究成果,立足新时代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具体实际,准确把握组织力的深刻内涵和外在特征。

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力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组织力”概念,但强调党组织要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列宁指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他还强调要在各行业各部门建立广泛的“组织网”。这些论述为党的组织力提供了早期诠释。

在组织管理理论研究中,国外学者多把“组织力”作为重要内容。1972年,经济学家理查德森在《企业组织》一文中,首次提出企业组织力的概念,指出组织力是指组织内的各个要素有机融合、系统作用而形成的整体合力,并探讨企业组织力的演变与竞争优势之间的核心关系,认为战略规划和组织力的匹配是企业成功的必要因素。西方组织理论中虽有组织力的论述,但其组织体系、组织制度、组织文化等概念都与马克思主义党建话语体系有较大差异。

中国共产党对组织力的理解有着独特的逻辑。毛泽东同志1929年4月就在《中共红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提出组织力的概念。在《论持久战》中还把政治组织力的强弱作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加以论述。1939年5月20日,他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着重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一个大党,不是‘乌合之众’的党,而是一个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党”。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他都特别强调“组织起来”,并认为应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作为“一种方针”。邓小平同志1985年3月7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闭幕式上也强调指出:“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激活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力”;“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中国共产党的语境中,组织力强调政党对其组织成员及其领导的人民群众所具备的组织能力,更多地侧重党的基层组织。由此,党的组织力可以表述为:通过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制度,动员、组织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以及其他组织而凝聚起来的,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力量。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是指基层党组织调配、统合组织内部各种资源要素,依靠自身组织优势,吸纳、动员、引导人民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引领基层治理、推动改革发展等的整体合力。它是领导力、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和综合反映。

二、党的组织力的独特优势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充分显示这个党具有崇高的组织使命、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格的组织制度、严肃的组织纪律等高度组织化特点,具有独特而强大的组织优势,展现出巨大的组织动员力、组织行动力、组织战斗力。

从政治功能维度看,党的组织力首先体现为,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转化为强大的组织动员力。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以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历史使命。党把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作为党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并转化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行动,形成强大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虽然我们党历经艰难困苦,但自始至终初心不改,坚持以建党引领建国,以强党引领强国,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书写了世人瞩目的辉煌篇章。正因为党的政治功能发挥着推动和牵引组织力的重要作用,在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数十万红军战士长征路上血染沙场,数十万青年知识分子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圣地延安,数百万民工推着独轮车赶往前线支援淮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在普通岗位干出不平凡业绩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支撑组织优势的有力注解。这在世界政党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从组织体系维度看,党的组织力主要体现在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构建起的严密的组织体系上。我们党从初创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468多万个基层组织的紧密组织,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组织体系。党在长期实践中,积极探索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的格局,吸纳集合了大量的先进分子和各方面优秀人才,同时培养和储备了大批后备力量,建立了结构严密、功能清晰、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为使每一个成员按照运行体系和内在规则组成集合体,最大限度地聚集和释放能量,党从一大到十九大,每一次党章修改都根据不同时期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科学地调整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机构设置,不断健全完善组织体系,优化党的组织结构。正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组织体系展现了强大的内聚力和行动力,使我们党和国家的面貌、中华民族和亿万人民的命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使积弱积贫的旧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崛起在世界的东方。也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都要靠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去实现。”

从组织制度维度看,党的组织力突出体现在作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的民主集中制,以及一整套系统严密的组织运行制度。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在历次党的组织体系调整中,民主集中制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确保党的高度集中统一和团结稳定,使党既具有全面的掌控能力,又能张弛有度地释放力量,推动各方面、各领域的工作。为使党的各级组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党的组织体系科学运行,实践中不断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激励机制,优化各种组织运行机制,激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党的组织体制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制度,确保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组织不仅拥有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方面的力量,而且拥有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方面的力量。依靠这种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都无可比拟的组织优势,既能有效抵制外部的干扰破坏和影响,又能通过自我革命化解内部矛盾和问题。

从组织纪律维度看,党的组织力始终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用严明的纪律规范党的组织行为上。我们的党是由千千万万个党员组成的、具有严密组织性和高度纪律性的政治组织。一方面逐步建立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一方面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法规制度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在初创时期势单力薄,身处风雨如晦的黑暗境地,面对强大的国内外反动势力,用崇高理想和铁的纪律凝聚组织力量,成为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相比之下,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拥有国家政权和800万军队,但在纪律严明的中国共产党面前溃不成军,最后败逃台湾。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党的事业越来越伟大,面临风云变幻的考验挑战也越来越多。靠什么管好队伍防止一盘散沙?靠什么防范风险战胜危机?我们党除了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还有严明的铁的纪律。依靠铁规发力、禁令生威,我们党成为一个统一整体,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闯过一个又一个险滩。相比一些西方政党就像个“大卖场”,党员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们党在组织纪律性、行动一致性上都更胜一筹。

三、增强党的组织力势在必行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力是一种众志成城、无坚不摧的巨大合力。强大的组织力是创造百年辉煌的制胜法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增强党的组织力,凝聚意志、汇聚力量,是实现我们党初心使命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党应对世界变局,战胜风险挑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迫切需要。

增强党的组织力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历史启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忧外患、四分五裂,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整个社会如“一盘散沙,人人得以欺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以共同理想信念凝聚先进分子组成无产阶级先锋队。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值得信赖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有了可以依靠的时代先锋、中流砥柱和民族脊梁。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共同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持之以恒提升组织力的历史。无论是武装斗争时代的浴血奋战,还是和平建设、改革开放年代不见硝烟的博弈竞争;无论是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还是攻坚克难的改革发展,党始终凭借强大的组织力,把党员聚集起来,把群众聚合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历史经验表明,强大的组织力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取得胜利的关键要素。没有强大的组织力支撑,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全面领导都难以实现。也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党的力量倍增”的科学论断。

增强党的组织力是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入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我国所处的国内外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随时可能出现突发事件和各种形态的风险危机。从国际环境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历史时期,面临着风云变幻的外部挑战;从国内局势看,各种艰苦卓绝的攻坚战接踵而至,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仍在持续,经济社会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从容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局势,需要党的“中枢和大脑”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的组织体系织密建强,把党的组织根基筑牢夯实,以磅礴的组织力量和雄厚的组织资源,搬掉所有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化解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危机的挑战,切实做到“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由此,迫切要求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党的组织力,汇聚党的组织优势,实现党对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全面领导。

增强党的组织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党正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接着我们党将带领人民群众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毫无疑问,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明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然而,使命越光荣,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党有效地组织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越需要各级党组织增强组织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作用,团结和凝聚最广大的社会力量,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磅礴之力。尤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和关键在基层。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仍未有效解决,组织体系不严密、组织制度不落实、组织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组织意识不强,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制约组织力的发挥,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由此,必须大力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提高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规范化、法治化、现代化水平。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路径选择。

四、全面提升党的组织力的实践路径

党的组织是党的领导力的载体,组织力是检验党的领导力的主要指标,提升组织力是我们党增强领导力、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关键所在。新时代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夺取新的更大胜利,必须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更加坚定地依托组织积聚力量,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力量优势,为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一)强化政治领导力,为提升党的组织力“铸造灵魂”

党的组织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提升组织力,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意识,把握根本方向。要使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做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绝对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落地落实落细。要发挥政治导向的“指南针”作用,以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凝神聚气,提升党员政治思想境界,把他们融入组织体系,政治上依靠组织、思想上认同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自觉履行组织赋予的神圣职责,夯实党的组织力的根基。要强化党对行政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群团组织的政治领导,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定力和能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党组织出现“缺位”和“错位”现象。

(二)强化思想引领力,为提升党的组织力“夯实根基”

思想引领是提升党的组织力的重要引擎。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担当作为、作风能力等方面的问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思想引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创新学习宣传贯彻方式,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适应党的组织管理需要的、体现新时代新要求的活动模式。善于发现新生代干部群众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特点,利用现代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地进行理论武装和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针对党的组织实际情况,注意理论话语的“翻译”和“更新”,运用更加富有亲和力的传播手段,将官方话语转化为民间语言,用接地气的话语体系向基层输送,增强思想理论的引导力、感染力,确保党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武装的效果。

(三)强化选贤任能力,为提升党的组织力“充电赋能”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提升组织力,人才支撑是关键,是根本。要始终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基本原则,增强选贤任能力,抓好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要依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选拔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工作作风实的党员干部作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使领导班子成为一支精干、高效、务实的坚强领导力量。各级党组织要增强吸纳凝聚人才的能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把能力建设作为组织力的“压舱石”,加强各级各领域党员干部的培训,锻造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提高综合素质和攻坚克难的本领。要注重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提升党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建立健全党员退出机制,把那些不合格的党员清理出去。拓展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渠道,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统战组织的作用,彰显党对群众的组织力。

(四)强化群众凝聚力,为提升党的组织力“壮大后盾”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群众凝聚力是党的组织力题中应有之义。提升党的组织力,要增强宗旨意识,增强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一方面,深刻认识和理解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多同群众交朋友,甘当群众小学生,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和行动的依据,把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回应群众的诉求作为根本任务,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另一方面,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群众服务功能,建立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把服务群众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科学分析形势任务和现实问题,准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前进。同时在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中,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本领,增强党的组织力。

(五)强化体系聚合力,为提升党的组织力“强筋壮骨”

求木之长必固其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提升组织力,重在严密组织体系,精细化构造组织结构,协同化推动组织运行。首先,要优化结构,疏通组织经脉,理顺隶属关系,使党的肌体运转顺畅,发挥每一级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地方组织根本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必须确保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直接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基层组织不强,再庞大的组织体系也是“泥塑巨人”,一推就倒。要织密基层组织之网,把支部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通过赋权强能,激发活力,发挥作用,增强生机活力。其次,要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可持续发挥作用的组织体系,使之适应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组织发展和群众利益的需要。要推动党组织活动载体、工作方式、运行机制创新,破除官僚体制“金字塔式组织”的弊病。要使党的组织工作有效覆盖各个层级、各个方面,覆盖每个党员、每个群众,同时要使党的组织力更深地融入工作中心、融入党员和群众内心,使党的组织力优势和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六)强化制度执行力,为提升党的组织力“保驾护航”

提升组织力,制度建设是保证,要把制度保障作为有效抓手。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提升组织力的相关制度。完善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各级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基本制度,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出台行之有效、简便易行、规定明确的制度,把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合格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为提升党的组织力提高基本遵循。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执行力,推动制度落实,维护制度权威,让制度管用见效。领导干部要自觉尊崇制度,带头执行制度,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全体党员要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不留“暗门”,不开“天窗”,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和监督,对违反纪律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严肃问责,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营造严格执行制度的氛围。

总之,提升党的组织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关键举措。提升党的组织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和党的各项建设密切相关。党的各级组织应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选贤任能力、群众凝聚力、体系聚合力、制度执行力,全面提升党的组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