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五个方向推动军队高质量发展 

2023-12-29 来源:《学习时报》 2023年12月25日A6版:军事国防 作者:印言蹊 字号:

回顾历史,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直奋斗在向质量要战斗力的征途上。进入新时代,习主席鲜明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标定了人民军队作为大国军队、强国军队的样子,高质量发展成为强军征程上日益鲜明的时代符号。只有积极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和我军战略能力发展需求,始终以加快先进战斗力有效供给为指向,以高质量武器装备、高素质军事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为重点,才能不断推动军队现代化由“量”的增值转向“质”的跃升,在奋进一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开启“加速跑”。

聚力“应急应战”的科学发展。习主席强调,“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大任务战建备统筹”。过去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部队天天都在执行任务,呈现出练兵用兵一体化、兵力运用常态化的特征。特别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军事斗争任务艰巨繁重,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已经成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突出特点。适应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我军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斗争、备战、建设之间没有换挡期,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筹,突出战的牵引、提高建的效能、强化备的支撑,形成战建备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推动军队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困难情况,预作压力测试,预储战争潜力,预备多种后手,确保应急应战有能力、完成任务有保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锚定“投向投量”的精准发展。习主席强调,“要坚持作战需求的根本牵引”。这离不开合理确定投向投量,提高资源配置精准度和集中度。军事项目的花费历来是很大的,如果作战需求搞不准,投下去了,不仅会影响战斗力建设,而且会造成巨大浪费。现在,我军资产体量很大,但效费比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只有紧紧围绕“谁来用、用在哪、用多少、怎么用”,真正把作战需求分析透了,从而把资源的投向投量搞精准了,军队建设才可能步入正确发展的轨道。推动军队高质量发展,就要针对作战需求对规划牵引不够有力、预算同计划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加重财力物力集中统管力度,加强管钱管物制度设计,加大重要资源统筹调配份额,把资源投向投量同军事战略布局和建设发展布局更好衔接起来,切实提高资源配置的精准度和集中度,确保国防资源向战斗力建设聚焦、向军事斗争准备急需用力、向保障官兵物质生活倾斜。

突出“新域新质”的体系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新域新质作战能力历来代表着军事技术和作战方式的发展趋势,往往是一个时代军事发展的“风向标”、战斗力新的“增长极”,谁能在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发展上领先一步,谁就能赢得未来战争制胜先机。现在,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以人工智能、生物交叉、网络信息、微纳米、激光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发展很快,正在引发战争形态向智能化战争转变。可以说,发展新域新质作战能力,关乎国家战略安全全局,影响和决定军队未来。推动军队高质量发展,就要把握新质战斗力建设特点规律,紧盯新型领域安全搞好战略预置,成体系推进相关战略能力和新域新质作战能力建设,在一些战略必争领域形成自身独特优势,打造与一体化联合作战相适应的新质战斗力,从而更好适应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需要。

坚持“自立自强”的超越发展。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面对一些国家不断升级的遏制和防范,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国防科技创新具有更强的对抗性,依靠别人、依附于人必然受制于人。我们没有别的出路,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把军队发展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进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聚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工程,创新先进技术向战斗力转化的模式,优化国防科技创新环境,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切实让先进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战斗力。

基于“效能效益”的创新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能和国防资源使用效益”,首次提出“全面加强军事治理”这个重大命题,为我们如何在军事系统运行日益复杂情况下提高发展效能提供了方向引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我军建设正处在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军事治理工作力度,构建现代军事治理体系,以军事治理新加强助推强军事业新发展。推动军队高质量发展,就要把握新体制下军事系统运行特点要求,坚持全局统筹、系统抓建、体系治理,加强各领域治理、全链路治理、各层级治理,完善“需求—规划—预算—执行—评估”的战略管理链路,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评估体系、监管体系,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