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汉学家季塔连科:引领形成研究中国思想的“现代学派” 

2023-11-17 来源:《学习时报》2023年11月17日A3版:中外历史 作者:苏峰 字号:

俄罗斯汉学萌芽于1715年,历经200余年造就俄罗斯汉学学派。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汉学走向繁荣,出现了文史哲研究四杰,分别是哲学家季塔连科、史学家齐赫文斯基和米亚斯尼科夫、文学家李福清。其中,季塔连科(МихаилЛеонтьевичТитар-енко,1934—2016年)不仅学术研究广有建树,还在国际交流活动上成绩卓著,1997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后晋升为院士,并担任俄中友协主席等多项重要职务,成为引领俄罗斯汉学界的“功勋科学活动家”。

   (一)

季塔连科中学时代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后来考入巴尔瑙尔师范学校有了更多接触。1953年,季塔连科获得毕业证,被推荐到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学习。1957年,正在读大四的季塔连科成为苏联第一批赴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和进修生中的一员。

到中国后,季塔连科首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汉语,一年后,开始学习古代汉语的他确定了研究墨子的课题,开始到北大哲学系听课,任继愈和冯友兰成为他的导师。两位老师都很关心季塔连科,下课后还邀请季塔连科到家中继续辅导讲授。特别是冯友兰,主动辅导季塔连科学习中国哲学史,每周两次用深入浅出、简明易懂的语言向季塔连科讲解,这一段学习经历让季塔连科感受到了中国哲学的独有精神实质。

让季塔连科终身受益的,是他曾跟随冯友兰、任继愈、冯定、贺麟等教授深入中国农村的经历。那是1958年夏,作为自愿跟随老师前往农村的唯一外国留学生,季塔连科与河北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长达7个多月,这段访贫问苦、田野调查式的实践,加深了他对中国社会与农民的了解,触碰到了中国文化的最深层,也更深刻理解了冯友兰的哲学思想。

1959年秋,季塔连科被派到复旦大学哲学系继续深造。毕业典礼上,校长陈望道将1号毕业证书颁发给了季塔连科这位外国留学生。

毕业后,季塔连科回到莫斯科,本想继续攻读研究生的他被外交部任命为苏联驻上海领事馆的翻译官。1962年9月,季塔连科又从上海被派到北京的苏联大使馆,先后被任命为随员、三等秘书,一直到1965年11月回国。1965年夏,季塔连科抽空回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参加他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以论文《古代中国的墨家及其学说》获副博士学位,1979年晋升博士。该论文1985年以《古代中国哲学家墨子及其学派与学说》为名出版,还被译成日文在东京出版。

   (二)

季塔连科不仅潜心研究中国哲学,还为中国哲学在俄罗斯开创了一片新天地。1970年,季塔连科倡导莫斯科大学哲学系设立“中国哲学与汉语”专业,并兼设汉语课,为研究中国哲学打下语言文字基础,这在全俄高等教育史上尚属首次。该专业课程及专题课皆由季塔连科和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费奥克蒂斯托夫、苏联科学院哲学所的布罗夫负责制定,他们也由此成为俄罗斯研究中国哲学史这一学派的第一代学者。

1985年,季塔连科担任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主编《中国哲学史》(1989)、《中国哲学百科辞典》(1994),产生了较大影响。1993年,他再次启动培养中国哲学专业人才的重点项目,在俄罗斯人文大学哲学系开设中国哲学专业(含汉语),成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俄罗斯高等学校培养研究中国哲学专家的基地,由费奥克蒂斯托夫、卢基扬诺夫负责讲授课程,培养了一大批俄罗斯中国哲学史派新的传人。

季塔连科1998年编写《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发给全俄高校哲学系大学本科使用,还推动费奥克蒂斯托夫、卢基扬诺夫的著作《古代中国哲学的起源——易经、道德经、论语》《古代中国哲学》,成为汉学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和进修老师的教材。

从1956年季塔连科赴华学习中国哲学,到1966年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成立,特别是季塔连科1985年接掌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后,大力开展对华文化交流,在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两个方面广有建树,中国哲学在俄罗斯汉学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鉴于季塔连科在中国哲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他先后当选为俄罗斯汉学家协会会长和俄中友协主席,晚年更是应聘为北京大学“蔡元培学术讲座”教授,成为俄罗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

   (三)

20世纪80年代后期,季塔连科的研究重心开始从中国哲学转向中国思想,并联系现实,古为今用。主持远东研究所30年间,季塔连科推动同仁把中国思想作为整体研究,涉及中国的科学方法论、天与地的科学、物质变化、生命与人的科学等当代汉学家的研究领域,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研究中国思想的“现代学派”。

季塔连科重点阐释中国文化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运用,为此连续发表5部专著:《俄罗斯与东亚·国际关系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俄罗斯面向亚洲》《中国文明与改革》《俄罗斯·以合作谋安全·东亚潮流》《远东的地缘政治意义·俄罗斯、中国及亚洲各国》。他认为,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从未间断的中国文明表现出异常顽强的生命力以及非凡的自动更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成为东方文明的代表,参与东西方文明对话。中国文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坚守了自己的特色,中国哲学能够对世界文明作出积极贡献,有助于克服西方唯理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偏颇。

季塔连科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汉学变成了中西文明之间的交流工具,而“俄罗斯汉学的特点在于深具欧亚精神,长于以平等的态度看待中国和中国文明,力图达到各种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丰富与和谐一致”。他主张多中心论的欧亚主义,这种文明之间和谐协作的关系,正如儒家文化的多样和谐(和而不同)、道家的自然界中矛盾对立的相互作用辩证法(合二为一、一分为二)。

1996年起,季塔连科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为基地,推动国际交流活动制度化,每年都举行名为“中国哲学与现代文明”或“中国社会与国家”的高层次专题学术会议,并汇集论文出版。参会者除中俄两国学者外,还有其他国家的汉学家。到2015年他卸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之际,这项创举坚持近20年,既推广了中国改革的世界影响,又使远东研究所赢得了重要的国际声誉,成为全球汉学交流的著名平台。

季塔连科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有力推动,特别是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宣传,使得他在中国享有盛誉,荣获中国政府颁授的“中俄友谊奖章”,还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委员、哈尔滨市荣誉公民。

季塔连科有一个夙愿,就是继承俄罗斯汉学的“百科全书”传统,在俄罗斯全面系统地推介中国文化。为此,他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力量为主,囊括全俄数百位汉学精英,积十数年之努力,终于在2010年完成了六卷本《中国精神文化大典》这项浩大工程。这套皇皇巨制,全面系统介绍了中国的哲学、神话、宗教、文学、历史、军事等内容,成为俄罗斯几个世纪以来汉学研究成果的结晶,在俄罗斯汉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促进两国在人文领域的深入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