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职工、学员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 

2025-10-28 来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网 字号:

以历史主动精神继续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职工、学员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


历史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事业总是在锲而不舍中成就。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点,一次重要的会议胜利召开,是聚力,是续航,也是再出发。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会公报一经发布,就引发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师和学员的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大家表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家表示,全会擘画了未来5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管班学员、陕西省委副书记邢善萍认为,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对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进一步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着眼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科学擘画“十五五”时期的宏伟蓝图,科学回答历史方位“怎么定”、当前形势“怎么看”、未来发展“怎么办”等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主动,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动“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中管班学员、青海省委副书记刘奇凡告诉记者,这次全会绘制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谋划系统、战略清晰、部署精准,是“十五五”时期我们国家谱写新篇章、夺取新胜利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全会的成果凝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以历史主动精神把握发展大势、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带领全国人民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动员令和作战图。全会的召开预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必将战胜一切前进道路上的风浪和考验,必将战胜一切遏制、围堵、打压的企图和行径,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学习了公报,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更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中管班学员,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张虎认为,这次全会在“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即将开启的交汇点召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磅礴力量、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意义重大。全会充分肯定了“十四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只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再大的惊涛骇浪,再大的风险挑战,我们都能从容应对、夺取胜利。会议为未来5年发展擘画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路径,《建议》作为纲领性文件,集中体现了全党的智慧和全国人民的意愿,对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至关重要,对于各地方各行业部门的规划编制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主任张太原表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稳步往前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由此,确保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而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全会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陈曙光认为,《建议》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献,指导方针科学精准,发展目标清晰明确,任务举措求真务实,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优势,明确了“五个以”“两个推动”“一个确保”的要求,明确了“十五五”时期工作目标,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重要原则。全面落实好《建议》,我国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将持续增强,国际地位将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必将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程接着一程的砥砺行进。厅局班学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王兵谈道,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们通过连续十四个五年规划(计划)的实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记录了党领导人民接续奋斗的历史伟绩,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雄伟身姿。这份纲领性文件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历史底蕴与时代特色,生动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培训部学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主任王玉强认为,这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建议》,这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分阶段有步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这是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新变化、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需要;这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要求、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议》科学谋划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将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争取更大主动,有利于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这一新征程的重要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韩东晖表示,会议审议通过的《建议》以其纲举目张之力、正本开新之势,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指明了大势,开创了新局,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建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行动指南,对未来5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必将以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主动,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崭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大家一致认为,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信心,源于中国的发展力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王满传总结道,“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成就是振奋人心的,我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各方面的发展支撑着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成就是切实可感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真切感受到国家的发展成就,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服务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增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国际社会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我国5年来的发展成就,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人士认识到我国发展对促进世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发挥的重要作用。

“面对极其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领航掌舵,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赵振华十分感慨,“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引擎动力更加强劲;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十五五”时期必须遵循“六个坚持”,这是我们党从长期伟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要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落实到方方面面。

“全会对‘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提出‘六个坚持’重要原则,为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科学方法。”中管班学员、湖北省副省长蔚盛斌谈道,“六个坚持”彰显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既一脉相承,又守正创新,既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经验总结,也是继续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宣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自信。我们要把“六个坚持”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以历史主动精神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中管班学员、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贺志亮认为,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让大家信心百倍。全会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为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健全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扩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盯牢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有序化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通过深入学习全会精神,作为来自地方的学员,我倍感振奋、倍增干劲,更是对未来充满信心。”培训部学员,浙江省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孙旭东表示,“十四五”时期的成就不是单一维度的增长,而是系统性、协同性的提升,为“十五五”时期乃至更长远的未来奠定了更为雄厚、更为坚实的基础。全会擘画了未来发展蓝图,作为地方党政干部,我们的方向更明确、使命更清晰、意志更坚定。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必须始终遵循“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政治保证,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路径指引,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源泉,运用好“系统观念”的方法论,始终保持韧性、耐心和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扎扎实实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培训部学员、湖北省随州市委书记马泽江用“三颗心”分享所思所感。一是坚定信心。“十四五”时期我国实现非凡跨越,经济总量接连突破新关口,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全球领先,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坚实的家底让我们对未来5年有了定力、有了底气。二是上下同心。全会提出“六个坚持”重要原则,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切实将“因地制宜”焕发出的基层活力,与设定的宏伟蓝图结合起来,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局面。三是不忘初心。全会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六个坚持”之一,对就业、收入、教育、社会保障等事关民生的工作作出部署,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精神底色和力量源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统一战线教研部主任褚松燕表示,“十四五”时期,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充分显现,中华民族自豪感空前增强。“十五五”时期,我们必须做到“六个坚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最大限度地汇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集众智、聚众力,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人民”“民生”是公报中的高频词。“‘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这一原则和目标要求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集中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认为,从“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到“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不彰显着民生温度,无不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本质要求。这也决定了全会及其通过的公报,必定在党的历史上留下重要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中管班学员、上海市副市长陈宇剑说,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上海卫生健康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国际医学中心城市和全球健康城市典范。一要实施健康优先战略,夯实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模式。二要实施质量效率双提升战略,构建公益导向的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三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培育壮大医学科技新质生产力。四要深入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改革,构建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新范式。五要深入实施卫生健康开放合作战略,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卫生健康“联手办大事”机制。六要统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与高水平安全,构筑卫生健康韧性支撑体系。

厅局班学员,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林飞鸣说,交通是发展动脉和民生纽带,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90%,我国已构建总规模超600万公里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邮政快递等基础设施网络,流动的中国活力满满,“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正成为现实。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广东交通行业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特征要求,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刻理解四中全会作出的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大家一致表示,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狠抓落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确保全会各项重大部署落地见效。

蓝图已绘就,行动正当时。中管班学员,辽宁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立林说,这次全会,对“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科学谋划、系统部署,既明确了总体原则,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对风险挑战、把握发展机遇提供了科学指引;又明确了主要目标,为未来5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明确了战略举措,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各项重点任务提供了行动指南。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整体把握、贯通落实。要实化举措。结合辽宁实际,高标准研究“十五五”规划,科学谋划未来5年发展蓝图。要狠抓落实。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

“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大省挑大梁寄予厚望。在贯彻落实“十五五”规划部署和要求上,经济大省更是责无旁贷。中管班学员、山东省副省长孙喜民谈道,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结合起来。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首要战略任务,紧紧锚定“全省经济压舱石、全国工业挑大梁”目标,加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构建“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以“固本升级”夯实工业根基,深化“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的渗透应用,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跃升,实现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以“创新育新”激活增长动能,加快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以“提质扩容”统筹规模质量,加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强基增效”优化发展生态,聚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格局,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培训部学员,福建省政府副秘书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林长远说,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肩负着经济大省挑大梁和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政治责任,在贯彻全会精神、落实全会部署上更要奋勇争先。我们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紧扣省情抓调研、提建议、推落实,在培育创新动能、筑牢实体根基、推动共同富裕,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上着力研究谋划;在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高质量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更好服务中央对台工作大局上着力研究谋划。

“壮大实体经济”在公报中被突出强调,也被学员纷纷热议。培训部学员、山东省滨州市市长李春田表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把壮大实体经济作为根基,优化提升高端铝业、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营商环境改革,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奋勇争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用心用力办好就业创业、优质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

培训部学员、河北省邯郸市委书记李晋宇表示,要把培育新质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改革意识,增强改革勇气,加大改革力度,深化改革举措,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让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发力,不断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完善机制、提高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我们对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十五五’时期的工作充满信心!”培训部学员、广东省珠海市委书记陈勇谈道,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定扛起经济特区的使命担当。一是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云上智城”“天空之城”,多措并举把产业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实。二是赓续弘扬特区精神,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先行先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三是着力把港澳“无形”优势和珠海“有形”优势结合起来,持续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以琴澳一体化推动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增强畅通“双循环”的门户、通道和枢纽功能。

“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重庆市綦江区作为资源型地区,要走出符合区情实际的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子。”培训部学员、重庆市綦江区委书记尹国喜说,要打好特色牌、夯实转型发展的产业基础。融入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构建“2+4”产业集群,在新的产业赛道上进一步唱响品牌。念好人才经、强化转型发展的智力支持。全面落实“星火綦才”十条措施,构建人才就业创业、学习培训、生活保障等全方位支持体系。优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转型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建好软环境、塑造转型发展的比较优势。推动惠企助企政策落实,努力打造成本和负担最低、服务和效率最优的营商环境,为转型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更多优质资源。

培训部学员,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奇飞云指出,全会特别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守护者和建设者,我们将坚决贯彻全会精神要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是聚焦“治理”,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突出源头管控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强区域污染协同治理,持续减少重点行业污染排放。二是聚焦“保护”,持续优化生态系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保护大草原大森林,精心守护黄河,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三是聚焦“转型”,增强绿色发展动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好“点绿成金”文章,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通过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必将继续为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力和活力,为全球发展提供宝贵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也必将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成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吴志成谈道,“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更加深刻复杂的变化,全会准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环境,对于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科学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意义。

管党治党越有效,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就越有力。对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认为,全会深刻总结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他表示,全党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健全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采访组:吴青 李曼青 卢嘉琦 赵慧 李玉梅 徐黎 毛强)